OUTLOOK远锦

云南远锦光学仪器有限公司

Yunnan Yuanjin Optical Instrument Co., Ltd

62望远镜和二九八厂的故事

 

美丽的彩云之南、滇池之滨,坐落着一个静谧的小镇——昆明海口,望远镜在这里诞生,中国的光学工业在这里成长,她被誉为中国光学工业的摇篮和故乡。

1936年9月7日,南京珞珈路5号的窗仍然有灯光透出。经过俞大维、周自新等人几年的努力,光学器材工厂终于在此处得以成立,而这,也正是如今的二九八的前身。屋里的14个年轻人踌躇满志,期盼着为中国光学事业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。他们知道,在战争年代,为国效力的前路肯定是艰难而曲折的,更不必说,他们选择的这条路,中国还从来无人探访。

创业初期,没有厂房,就在院中搭盖;无力负担建材,就砍木头建屋;出国订购机器材料,遭德国厂商以“中国光学落后,无法制造光学仪器”为由百般推诿;工人尚未熟练,“八一三事变”又已爆发,只得把工人派上战场,维修武器。始立的光学仪器厂,艰难地挺过了重重难关。谁知,新厂房还未建好,就又收到了沪宁告急的消息。于是工厂的人员器械,只能挤着拥挤的轮船退至重庆,但重庆地处内陆,物资运输受限,加之气候潮湿,不利于光学零件的生产,只得再退至昆明柳坝,刚落脚,又遭日机轰炸。在炮火声中,工厂最终于1941年,定址海口中滩。前后行程两千余公里,期间辛苦,唯有那些坚守梦想的先烈,才会刻苦铭心。

这些年间,工厂网罗各方人才,与欧美国家寻求技术合作,争取国内有关部门的支持,搜集仪器样品资料,材料不够自己找,工具不够自己制。1939年1月,6×30双筒望远镜的试制工作在回到国内的金广路、龚祖同主持下开始,金工方面由总工程师金广路负责,光学设计由光学所主任龚祖同负责,光学零件制造由技术员顾柏岩、黄培熙负责;金工零件的制造由技术员陈斌、胡梓贤、温崇束负责,装配工作由装配所主任彭明经、技术员王守中负责。4月22日,工厂用自己制造的零件装出了6×30双眼三棱望远镜,以后又进行了调试校正。4月29日,该镜经过检验,性能完全达到要求。5月份,6×30双筒望远镜投入小批量生产。7月份,经国民党政府政部核准投入大批量生产。1940年9月,该镜被命名为敬之式望远镜,后又改名为中正式。自此,掀开了中国光学器材从依赖进口走向自己创造的历史篇章,开创了中国光学发展史的新篇章。

6X30望远镜

 

此后十年间,工厂虽缺衣少食,无材无械,但工厂领导与工人们皆怀着一腔爱国热血,屡建奇功,为我国光学事业的发展作出贡献,更为前线杀敌的将士,添了几分保障。解放前夕的1949年下半年,国min党曾试图将工厂整体搬迁至台 湾,但地下共产党干部顶住重重压力,响应卢汉起义,宣布“脱离国min党反 动政 权,参加人 民 阵线”,面对国min党的反扑,成立护厂大队,参加昆明保卫战,保护工厂,终于使工厂完好无缺地回到了人民手中。

建国初期,国家国力尚不够强盛,又临内忧外患,对高等级的光学仪器需求有增无减,这些年里,抗美援朝、抗航美援越、“两弹一星“的成功背后,都有着二九八厂默默奉献的身影,起初工厂缺乏图纸,也缺乏创新人才,二九八厂与苏联专家合作,认真学习研究苏联资料,学习制造技术,虽然尚未脱离仿造,学习的阶段,但在“一五计划”期间,一批制式化产品不断问世,并批量投入生产为中国人民解放的建设作出了贡献。不久,二九八就意识到,缺乏自主研发能力,将大大制约工广厂的发展,故而,为发展中国自已的光学产业,二九八厂大力发展技术力量,夜以继日,不懈攻关,从没有实践经验、没有技术参数、没有工艺路线的零起点开始,1955年,建成了一条光学玻璃熔练车间,为中国开发多系列光学产品创造了有利条件;1959年,制造出红外变像管,填补了中国夜视技术的空白,缩短了与先进国家在夜视仪器方面的差距:60年代中期,自行研制了“东风”系列准设备,揭开了二九八厂自行研制光、机、电结合新产品的历史篇章。1966年,制成了大倍率望远镜,标志着中国光学自主研发制造时代的开端。同年,自主研发设计了半透明多碱阴极和光学系统倒象微光夜视仪,推动中国夜视技术达成了长足发展......同时二九八厂多项创造获国家质量奖,厂内多名工程师获国家表彰,1959年获“全国先进单位”和国家“跃进红旗厂”称号,1963年获“先进企业”光荣称号。
八十年代后,二九八厂积极适应时代转变,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、由单纯的J品型向民结合型、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,完成企业改制,建立子公司,更涉足材料领域,继续为国为民,做出质献。

回首过去,四千里辗转辛劳,八十年风雨兼程,那夜以继日的坚定、从零突破的勇毅、冲击阻碍的执着始终被如今的二九八厂人铭记在心。

 

 

 

2018年12月11日 16:29

 望远镜生产 / Telescope Production